什么原因引起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有哪些特征

本文已影响1.31K人 

母乳喂养率提高了,新生儿发生母乳性黄疸的几率也在增高,虽然只有黄疸比较严重的情况下才需要治疗,但也要引起重视,那么什么原因引起的母乳性黄疸呢?

什么原因引起母乳性黄疸 母乳性黄疸有哪些特征

什么原因引起母乳性黄疸

经过多年来对母乳性黄疸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其发病情况、临床表现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然而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通过不同的学说,经历了从建立到推翻的过程,至今尚无突破性的进展,目前对母乳喂养正常新生儿的黄疸问题尚未完全明确,母乳喂养性黄疸也分为早发性母乳性黄疸和晚发性母乳性黄疸,早发性母乳性黄疸一般是在生后一周以内的纯母乳喂养的正常新生儿出现黄疸,血中胆红素超过传统的生理性黄疸的标准,其发病原因可能是与能量摄入不足,喂养频率及哺乳量少有关,它的发病机制与肠蠕动减少,肠肝循环增加有关,增加哺乳的频率可以减轻或减少黄疸的发生。另外如果喂养不够可以适当地增加配方奶的喂养。

一周以后的纯母乳喂养的正常新生儿出现黄疸,胆红素升高,称为晚发性母乳性黄疸,其发病机制推测为母乳中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含量高,在肠道内通过水解结合胆红素成为未结合胆红素,使回吸收增加导致黄疸,另外他的母乳喂养跟新生儿肠道内的菌群也是有关系的,人工喂养与母乳喂养的肠道菌群有显著的差异,母乳喂养的宝宝缺乏转化结合胆红素的菌群,使得肠肝循环的负担增加,导致的黄疸加重,也有临床资料调查显示,母乳喂养的黄疸跟遗传是有一定的关联的。

母乳性黄疸有哪些特征

母乳性黄疸临床主要表现为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出现黄疸,足月儿多见,黄疸出现在生理性黄疸发生的时间范围内,峰值可高于生理性黄疸,消退时间可晚于生理性黄疸,一般情况良好,吃奶好,粪便色黄,尿色不黄,不影响生长发育,肝脏不大,肝功能正常,没有肝病及溶血的表现。

母乳性黄疸要停母乳吗

母乳性黄疸特别是晚发性的母乳性黄疸,通常发生于纯母乳喂养、以母乳喂养为主的新生儿,黄疸出现于生后一周后,两周左右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若继续母乳喂养黄疸可持续四到十二周方消退,若停母乳喂养,黄疸在四十八到七十二小时明显消退,新生儿生长发育良好,并可以除外其他非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当血中胆红素小于十五毫克每分升时是不需要停母乳的。如果是胆红素水平大于十五毫克每分升时,可暂停母乳喂养三天改人工喂养,胆红素可以迅速下降,大概下降50%左右。当血中胆红素大于二十毫克每分升时,则需要加强光疗。

如果是早发性母乳性黄疸,一般是指一周以内的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是由于母乳喂养不足,导致胎粪排出延迟,使得肠肝循环增加,导致胆红素水平高于正常的范围,这时候要加强母乳喂养,如果实在母乳不够的时候,必要时候要补充配方奶。所以如果是母乳性黄疸,黄疸停母乳以后下降以后,宝宝一般情况良好,以后是可以继续母乳喂养的,如果是黄疸程度不是很高,然后其他的一些病理因素都可以排除了,母乳性黄疸是不需要停母乳的。

母乳性黄疸需要停几天

母乳性黄疸分为早发性母乳性黄疸和晚发性母乳性黄疸,早发性母乳性黄疸主要是在出生一周以内的新生儿,是由于摄入母乳量不足,胎粪排出延迟,使得肠肝循环增加,导致胆红素水平高于人工喂养的新生儿,甚至达到需要干预的标准,这种母乳性黄疸是不需要停母乳的,加强母乳喂养,如果母乳量不足的时候,可适当地补充配方奶的喂养。

晚发性母乳性黄疸,通常发生于纯母乳喂养和以母乳喂养为主的新生儿,黄疸出现于生后一周后,两周左右达到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若继续母乳喂养,黄疸可持续四到十二周方消退,如果是暂停母乳喂养,一般暂停母乳四十八到七十二小时,黄疸下降的水平会比较快,一般可以下降50%左右,宝宝的情况是良好的,没有其他的不舒服的表现,可以排除其他非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的一些病理因素,停母乳,母乳下降水平比较快的时候,是可以考虑母乳性黄疸,如果是黄疸大于十五毫克每分升的时候,是建议停母乳三天改人工喂养,黄疸会下降比较多,然后继续监测黄疸的情况,是可以继续喂母乳的。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