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椎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大椎不通的身体表现

本文已影响2.97W人 

大椎是常用的中医保健穴位,据《针灸大成》言其具有“主肺胀胁满,呕吐上气,五劳七伤,乏力,温疟痎疟,气注背膊拘急,颈项强不得回顾,风劳食气、骨热,前板齿燥”等功效,下面文章将继续具体讲解有关大椎穴的位置和功效作用,赶紧来看看吧。

大椎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大椎不通的身体表现

大椎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准确位置

在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作用

1、温通诸阳,解表发汗

大椎为督脉的腧穴,督脉为诸阳经之海,阳者主卫主表,凡风寒之邪外束肌表,而现头痛、恶寒、发热之表证,可针刺大椎穴,起到振奋阳气,疏风散寒,解肌发汗,驱邪外出的作用,为治疗伤风感冒之有效穴。

2、温经活络,通阳散瘀

大椎是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之会穴,而督脉统督一身之阳,阳主表,凡风寒湿邪侵袭经络,致气血阻滞,经络不通,发为痹阻,形成疼痛麻木之风寒湿痹诸症,刺激大椎穴可通经络、和气血、散瘀滞、止疼痛等,对于半身不遂,小儿麻痹,及督脉疾病如脊柱强直、角弓反张、腰背疼痛等症也有一定疗效。

3、回阳固脱,散寒救逆

凡猝然昏倒,不省人事,肢冷脉伏等阳虚欲脱的症候,以及寒邪中于肌表,阳气被寒邪所遏,不能外达,而呈现四肢厥逆,寒战鼓慄,脉微细或伏,皆可温灸大椎穴,以收回阳通脉、散寒救逆之功。

4、清热开窍,镇惊安神

大椎为手足三阳与督脉之会,主通一身之阳气,可治邪客于表,致三阳经气闭遏之发热,以及热极生风,惊悸不安等症。小儿为稚阳之体,脏腑娇嫩,气血未盛,神气未充,肌肤薄弱,外感六淫之邪,极易发热,热极生风,而致惊风抽搐。

5、增强卫气,驱邪截疟

大椎穴为诸阳之所会,性善向上向外,泻之能宣通阳气,祛邪达表,而介通阳截疟之功,可治疗各种疟疾,根据不同证型的疟疾配用相关穴位运用,是治疗疟疾之效验穴,常用配伍为大椎配陶道、间使、后溪治疗疟疾。另外在《肘后歌》有:“疟疾寒热真可畏,须知虚实可用意;间使宜透支沟中,大椎七壮合圣治。”的说法论证。

6、固卫安营,清热敛汗

凡肺气虚,卫阳不固,表虚易感风寒,而致发热、咳嗽、倦怠、午后潮热、夜出盗汗之患者,刺激大椎有益气固表、济阴安营、清热敛汗之效;另在《玉龙歌》有:“满身发热痛为虚,盗汗淋淋渐损躯,须得百劳椎骨穴,金针一刺疾俱除。”的说法,可见此穴强壮身体,扶正祛邪,清热敛汗的作用。

找大椎简单方法

1、取定穴位时正坐低头。

2、在低头时,颈后最明显的那个突起下方的凹陷中处即为大椎穴。

3、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在此胸椎下方的凹陷处便是大椎穴,用食指按压会感觉有轻微的酸痛感。

大椎不通的身体表现

1、毒素堆积

大椎穴是督脉、足太阳膀胱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七条经络的交汇处,如此处不同,则会造成体内湿毒寒邪,毒素堆积,诱发疾病。

2、免疫力下降

大椎是督脉的腧穴,为督脉与手足三阳之会,有调节全身阳气的作用,而阳气指脏腑之气,是脏腑功能的体现,具有温煦、推动、防御、固援的作用,若阳气充足则脏腑功能正常,抵御外邪的能力强盛,但若是大椎穴不通,则阳气虚弱,脏腑功能低下、免疫力下降,人容易出现感冒等病症表现。

3、肩颈疼痛

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下的位置,常刺激此穴位可治疗颈椎病,但若是此穴不通,则会引发此部位的疼痛,便更要加重刺激,使其经络畅通,疼痛缓解。

大椎堵塞自己如何疏通

1、根据上述找大椎穴的方法,确定大椎穴的位置。

2、用大拇指按揉大椎约200次,或按揉3〜5分钟,每天坚持。

3、或用手掌贴着大椎穴上下左右搓也行,另外还可用拇指和食指、中指、无名指等对称用力,对大椎穴位做捏挤运动,每一次搓按的时间在15分钟左右即可,一天重复做2次即可。

4、如条件许可的话,可到专业的中医院进行大椎穴的拔罐、艾灸、刮痧、刺血针灸等操作疏通大椎穴效果会更好。

艾灸大椎一个月的效果

大椎穴又称为百劳穴,意为穴内气血为人体的各条阳经上行气血汇聚而成,有统率和督促全身阳经的作用,还有“总督诸阳”和“阳脉之海”的说法,若坚持艾灸大椎穴一个月,可以有效缓解热病,疟疾,咳嗽,喘逆,骨蒸潮热,项强,肩背痛,腰脊强,角弓反张,小儿惊风,癫狂痫证,五劳虚损,七伤乏力,中暑,霍乱,呕吐,黄疸,风疹等病症,同时还可增强阳气,赶走湿寒,告别疼痛,提高自身免疫力!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