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应注重传播健康知识

本文已影响243人 

受访专家:中国健康管理协会副秘书长李明


为实现党中央建设健康中国的战略目标,近年来我国各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健康扶贫活动,把健康服务、药品、保健品等送下乡,为百姓解决缺医少药的困难。从健康管理工作的角度看,健康扶贫除了送医送药,更重要的是把健康理念和知识传授给当地百姓。

扶贫应注重传播健康知识

减少因病致穷、因病返贫的情况,重点在预防,让贫困人口不生病、少生病才是健康扶贫的根本目的。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建档立卡统计,我国因病致穷、因病返贫的人数占总贫困人数的42%,健康问题是导致贫困的主要原因。《中国卫生》近期刊载的一项针对我国某少数民族地区的调研结果显示,当地贫困人口健康素养平均综合评分在32.8~54.4之间。参照国家标准,得80分以上为“具备健康素养”,该地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整体偏低。研究结果显示,健康素养低从多方面影响精准健康扶贫效果:一是健康意识淡薄直接导致健康扶贫宣传受阻;二是健康技能缺乏,使得居民无法配合医疗卫生机构做长期监测;三是居民提高健康水平的内在动力不足。健康素养反映个人整体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和健康素质,是健康的重要决定因素,也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综合反映。国家和社会的帮扶及推动,能减少因病致贫返贫的人数,但改善健康状况最终还要通过当地居民自己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实现。最好的医生是自己。只有百姓拥有对健康生活方式的主动践行能力,才能不得病、少得病,真正实现健康脱贫。健康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健康扶贫,关键是健康意识和知识的扶贫,让每个人都有预防疾病和自主管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因此,在健康扶贫的工作中,应格外重视普及正确卫生和防病常识。具体工作中,可调动基层医疗卫生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结合当地情况对农村地区居民进行健康教育宣讲,将提高健康素养放到扶贫工作常态战略的高度来推进,在当地形成学知识、爱健康的氛围。此外,还可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在百姓中树立改善健康就是积累财富的认识,促成健康、财富双丰收的良好局面。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独家授权的原创文章,请勿转载、抄袭或改写。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