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

本文已影响1.26W人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是由某些药物所致周围血液中血小板计数减少,从而导致的出血性疾病。其病因就是应用了骨髓抑制性药物,通常在用药后1-2周发病。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

可以引起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药物包括:

1、抗凝血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如肝素、阿司匹林、抵克立得等,其作用机制与免疫机制有关。

2、抗肿瘤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如环磷酰胺、氮芥、甲氨蝶呤、环孢素等,其作用机制为骨髓抑制作用。

3、抗菌药物:常见可降低血小板的药物包括氯霉素、万古霉素、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及磺胺类等,作用机制为免疫机制或骨髓抑制作用。

4、解热镇痛药:大部分解热镇痛抗炎药都会抑制血小板聚集,引起血小板减少,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5、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卡马西平、丙戊酸钠等常用的抗癫痫药都可能导致骨髓抑制而引起血小板降低。

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 第2张

6、降糖药:一些降糖药,如了格列本脲、氯磺丙脲、甲苯磺丁脲等,会使服用者血小板降低,目前作用机制尚不清楚。

7、其他:一些利尿剂、中药制剂、疫苗、降脂药、抑酸药、强心药都可以引起血小板降低,其机制尚不清楚。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